咨询服务热线:021-5067 0331
市场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 - 枫池视野 - 市场动态

中国央行上调逆回购和MLF利率 随行就市以应对美联储加息

2017-12-14

央行今日开展的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点,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表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是通过央行招标、交易对手投标产生的,本身就是市场化的利率。岁末年初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较强,公开市场操作投标倍数较高,利率随行就市上行是反映市场供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市场对美联储刚刚加息的正常反应。此次央行逆回购、MLF利率上行幅度小于市场预期,但客观上仍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避免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扩张广义信贷,对控制宏观杠杆率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货币市场利率显著高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适度收窄二者之间的利差,有助于修复市场扭曲,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该负责人还表示,考虑到岁末年初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增强,将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障银行体系合理的季节性流动性需求。预计12月份财政因素将净供给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明年初普惠金融降准措施落地将释放长期流动性3000亿元左右。对于2018年春节前主要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的流动性需求,也已作了安排。总的来看,银行体系跨年、跨春节流动性供应是有保障的。
        
回顾去年12月和今年3月美联储两度加息时,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上,包括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在内的货币市场利率亦都出现同步上调。但在6月美联储再度加息后,中国央行没有跟进调整。
        
对于此次央行上调MLF操作利率5个基点,中金固收团队指出,这比一季度的两次跟随上调10bp的幅度要小。央行选择象征性的小幅上调公开市场利率而维持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动,意在稳定而非收紧。
        
该团队表示,象征性小幅加息并不意味着要进一步推高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收益率。本身今年国内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收益率的升幅已经比较大,且领先于全球,已经导致货币条件收紧。而央行在小幅提高MLF利率的同时,增加了MLF的供给量,实际上也是希望熨平年末资金面波动,防止市场利率进一步明显抬升。因此央行小幅加息并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收紧。事实上央行在四季度以来利率走高的环境下,也做了不少缓解措施,如启动2个月逆回购,增加国库现金存款投放量等。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对今日央行上调MLF操作利率表示,“这对债券市场来说是个好消息,中国央行仅仅提升利率5个基点,这可能被投资者解读为政策制定者不希望恶化近期债市和股市的抛售。债券收益率将在未来几个月下滑,因为监管层可能避免紧缩货币政策和强化金融监管过快过急。”
        
早盘中国国债期货走高,涨幅最高曾达到0.37%。
        
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
        
美联储今日凌晨三点宣布加息25点,从1.0%-1.25%上调至1.25%-1.5%。这是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的第五次加息。此次加息幅度符合市场预期。
        
但此次加息的投票结果为7:2,反对者是委员埃文斯和卡什卡利。这令市场意外,美元因此遭遇抛售,美股上涨,道指创下新高。
        
美联储会后公布了体现美联储官员预测未来利率变化的点阵图。它显示,美联储官员预期明年将加息三次。今年9月公布的上次美联储官员预测中值同样显示,明年加息三次。
        
会后更新的美联储经济预期概况显示,美联储将明后两年的GDP增长预期整体上调,并将明年及此后的失业率预期整体下调。但对核心PCE通胀的预期没有变化,对2018-2020年的预测分别为1.9%、2.0%和2.0%。
        
除了美联储,今日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将宣布利率决议。英国央行11月份已经实现了十多年来的首次加息。欧洲央行已经宣布从2018年1月起将把月度资产购买缩减一半至300亿欧元,此次会议是否会释放完全退出刺激措施的时点,备受关注。
        
整体上,在经历近10年的宽松刺激政策后,主要央行都开始朝着货币政策正常化方向迈进。
        
以下是近期已经加息或减少宽松的主要央行:

目前华尔街经济学家预计,2018年投资者将迎接近10年来央行货币政策的最大收紧。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预计,2018年发达经济体平均利率将上行至1%以上,创2006年以来的最大升幅。
        
中国央行何处去
        
但对于中国央行未来是否应该加息,来适应美联储等发达国家央行紧缩带来的挑战,各方解读存在较大的分歧。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美联储的利率变化往往会有溢出效应,一般而言,美联储加息会使得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对此作出考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央行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跟随其加息。
        
中国央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也同意谢亚轩的观点。他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前表示,“美国12月加息将是大概率事件,而且明年加息次数还会增加,但我反对加息。”
        
盛松成分析道,首先,中美加息的依据略有不同,中国主要参考CPI和GDP数据。“从最新公布的物价数据看,11月份 CPI增速较10月份1.9%的低位进一步回落,同比仅增1.7%,可能全年CPI增速不足2%。截至目前2017年GDP维持了正常增速。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并没有加息的理由。”
        
其次,美国所谓加息上调的是联邦基金利率,我国所说的加息上调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而且我国的利率体系更为复杂。“一方面,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就直接推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加息很容易形成政策导向变动的预期(也即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这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再次,“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利率维持高位震荡。”盛松成强调,“通过抬升金融市场利率,我们今年已经变相加息1.1至1.2个百分点。”而美国同期加息为0.5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则表示,虽然今年以来人民币呈现双向波动态势,但美国税改导致在华投资的美国企业回流,同时吸引中资企业赴美投资,可能对我国资本流动产生负面影响,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考虑到国内经济韧性较强,年底汇率波动可能加大,所以我们认为本次跟随加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债市而言,受到来自经济基本面、资本外流压力、人民币汇率、金融市场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且中美短端利差较大,我国央行或将上调OMO操作利率以对冲影响。同时,考虑到稳定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我们认为存贷款基准利率或将继续保持不变。
        
华泰证券也在研报中称,政策利率调整是量调整的后验性指标,不是货币政策收紧的前瞻性指标,如果市场没有较大反映的情况下,央行提高政策利率的可能性明显提高。

                                                                                                                来源:财联社